生命的化学

访问量:273934
日访问量:97

  • 人类基因组的全顺序分析

    姚志建;

    <正> 人类基因组的全顺序分析这个宏大的课题是在1986年夏季的冷泉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来进行公开讨论的。人类的全基因组分布在23对染色体上,含有大约30亿个碱基对,蕴藏着大约十万条生命活动的信息(基因)。从同前的技术水平看,如要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全顺序分析将可能是一项耗资几十亿美元、费时几十年的浩大工程。因此它的提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和争论。

    1989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6 ]
  • 关于“柠檬酸-丙酮酸穿梭”引起的争论

    张楚富;

    <正> Conover 在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TIB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柠檬酸的转运为胞液脂酸的合成既提供乙酰基又提供 NADPH吗?”的论文[TIBS,1987(3)]对一些教科书关于“柠檬酸-丙酮酸穿梭”的作用提出了质疑。不久,就在同一杂志上刊登了 Young、George、Coore 等人分别发表的文章[TIBS,1987(11)],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柠檬酸-丙酮酸穿梭”的争论。在一些教科书中通常有这样的描述,即胞液脂酸合成所需要的乙酰 CoA 主要由柠檬酸跨膜转运提供。当柠檬酸从线粒体进入到胞液中后,由 ATP-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产生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后者先经苹果酸脱氧酶催化生成苹果酸,再经苹果酸酶作用,氧化脱羧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到线粒体中。整

    1989年01期 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0 ]
  • 谈谈嗅觉化学

    刘淑芝;

    <正> 嗅觉是嗅觉感受器受化学气体刺激而引起的感觉。人的嗅觉感受器是由上亿个嗅细胞所组成,嗅细胞上长有大量嗅毛,这些嗅毛伸向鼻腔表面的粘液中;带有气味的物质溶解在鼻腔粘液后,在嗅毛膜上的适当部位与嗅毛发生作用,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中枢而产生嗅觉——即觉察出物质的气味。影响物质气味的因素我们周围的物质种类和数目繁多,气味各异,就带嗅物质本身来说,影响其气味的因素如下:一、带嗅物质的物性(一)蒸气压:带嗅物质具有较高的蒸气压,才能不断地向周围挥发出微小粒子,以便能被吸到鼻孔中与粘液接触,可见蒸气压大小与其气味密切相关。在一般条件下,蒸气压高的物质可被嗅到,蒸气压低的物爨则不易被嗅觉觉察,如乙醚、氯仿、煤油比不易挥发的液体石蜡、甘油等具有较强气味。另外,加热可使物质蒸气压升高,故其气味加强,如单质砷在常温时无气味,但在加热蒸发时则有蒜味。(二)溶解性:物质处于溶液状态对于嗅觉感受

    1989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双重用途的遗传基因

    罗贵民;

    <正> 多细胞生物含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每一种细胞都含有相同的一套基因。含有相同基因的细胞怎么会做不同的事情是现代生物学的中心问题。英国的一组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做不同事情的新途径:在某些细胞中产生正常的信使 RNA,而在另外一些细胞中产生特异性突变的信使 RNA。基因工作时,基因的双螺旋 DNA 必须拷贝成匹配的单股信使 RNA(mRNA),mRNA 的碱基顺序与基因的碱基顺序相匹配,因此,mRNA 携带着与 DNA“主拷贝”相同的遗传信息。然后 mRNA 从细胞核移到细胞质,在那里它指挥着蛋白质的制造,所制造的蛋白质的结构完全取决于 mRNA 的碱基顺序,因此也就完全取决于对应的 DNA 的碱基顺序。这是通常发生的情况。但是,Lyn powell 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极有趣的新现象:一种基因能在肝细胞中产生

    1989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 遗传病产前基因诊断新进展——基因扩增

    刘敬忠;

    <正> 遗传病种类繁多,我国各种遗传病患者总量极可观。对绝人多数遗传病,目前及近期无有效治疗方法,故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其产前诊断的方法,以期在怀孕早期诊断出有严重遗传病的患儿,及时中止妊娠,防止其出生。近十年来,随着 DNA 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使用,使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出现了诸如 RFLP。即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法,限制酶切直接分析法及寡核苷酸探针法等。但这些力法存在着需 DNA 样品量大,实验步骤多,时间长,条件要求高,他用进口高比活放射性同位素等缺点。近两年来,国际上发展起一种基因扩增技术,又称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它一出现,就受到广泛重视。几个先进的实验室如美国 Cetus 公司、乔治亚医学院 Huisman 教授及加州大学简悦威教授等已用这一技术进行了镰刀状细胞贫

    1989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 双柄环结构——人类基因缺失的热点

    何志刚;李传富;

    <正> 从理论上讲,DNA 分子的每个碱基都可发生突变,但实际上突变位点并非完全随机分布。DNA 分子上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突变频率。Benzer 采用各种诱变剂处理 T_4噬菌体,选择了大约1500个 rⅡ基因的突变体,再用遗传学方法分析突变在基因上不同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它们分布于大约500个位点上,但并不遵循随机事件的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而是在某些位点的频率大大高于平均数。这些位点称为突变热点(mutati-on hotspots)。它们不仅存在于诱发突变中,而且也存在于自发突变中。突变热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清楚地阐明了原核生物的热点形成机制,但对于真核生物,特别是人

    1989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7 ]
  • 白细胞介素-6

    秦椿华;黄仕和;

    <正> 近几年来,白细胞介素(IL)的研究又有了突破性进展。IL-1、IL-2、IL-3、IL-4和 IL-5(T 细胞替代因子)陆续得到鉴定。最近,Van,D.J.等人又将干扰素β_2(IFN-β_2),26k 蛋白质,B 细胞分化因子(BCDF)或 B 细胞刺激因子-2(BSF-2),以及杂交瘤生长因子(HGF,包括 B 细胞杂交瘤和浆细胞瘤生长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6(IL-6)。IL-6的由来及基因表达IFN-β_2为蛋白质,最初从 poly(rI)·poly(rC)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检测到,其 mRNA 分子量为1.3k,含有至少三个内含子和四个外显子,定位于人的第七号染色体上。它与 IL-1诱导成纤维细胞衍化的具有弱抗病毒活性的26k 是等同的。此后 Hirano 等人从T细胞里克隆了 BSF-2的 cDNA,并证明它等同于IFN-β_2。成熟 IFN-β_2/BSF-2是由184个氨基酸组成

    1989年01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DAF——一种重要的补体自稳因子

    傅体辉;

    <正> 补体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当它们被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等物质活化后能够产生细胞溶解等功能。巳知人体的许多细胞表面都存在着补体活化过程,但通常情况下,自身细胞很少被补体杀伤,这说明补体的活化是在机体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这种控制使补体既能迅速排除异巳物质,又能避免自身组织的损伤。机体控制补体活性的机制,除补体成分的自身衰变外,还存在着许多控制灭活补体的因子,如 CR_1、CT_1NH、DAF、H 因子、C_4结合蛋白(C_4bp)、和 I 因子等。其中,促衰变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能与 C_4b 和 C_3b 发生可逆结合,不仅阻止了经典途径中 C_3转化酶的形成,还妨碍了 C_2与 B 因子结合,从而阻止了旁路途径中 C_3转化酶的形成。成为补体自稳机制中的一种重要因子。

    1989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9 ]
  • 第二代抗体——嵌合抗体及双功能抗体

    周宝宏;雷磊;

    <正> 众所周知,抗体由二条轻链和二条重链构成,一条重链与一条轻链形成一条臂。一个典型的抗体有两条臂。每条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在可变区的 N 端有一高度可变的结构,称为超变区(hyper variable re-gion)。随着抗体的商品化,正在加速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来产生第二代抗体。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小鼠可变区与人恒定区重组结合的抗体)和双功能抗体(bifunctional antibody)(抗体两臂结合不同抗原的抗体)是两个明显例子。两个公司 Centocor(Malvern,PA)和 Ingene(Santa Monica,CA)正在从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嵌合抗体。Centocor 公司与哥伦比亚大学的Sherie Morrison 合作,首先克隆出小鼠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的 DNA 序列,然后把这些序列插入含有人类恒定区的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中,这样产生的抗体具有小鼠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和人类抗体的低免疫原性两大特点。现在 Centocor 正在进行第一

    1989年01期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9 ]
  • 磷脂代谢与 cAMP 生成的增强效应

    秦达念;

    <正> 神经递质受休被激活后,通过位点识别一生物反应的偶联机制来调节细胞内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有的识别位点直接与离子通道相关;有的则经过酶的作用产生出第二信使而发挥作用,其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是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激活某些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 ATP 生成 cAMP,但也有一些递质的受体,如胆碱能蕈毒碱受体被激活后则会降低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上述两种不同作用均是通过细胞膜上鸟苷酸结合蛋白的途经实现的,鸟苷酸结合蛋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腺苷酸环化酶具有兴奋性作用的蛋白(C_(TS)),另一种是具有抑制性作用的(C_(TI))。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神经递质的受体似乎与腺苷酸环化酶并无直接的偶联关系。它们被激活后并不影响 cAMP 的生成,也就是说其自身对 cAMP 不产生直接作用,但却可增强其它刺激因子激活腺苷酸环

    1989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0 ]
  • γ-羟基丁酸在中枢神经中的递质作用

    朱荣林;

    <正> γ-羟基丁酸(GHB)本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表浅麻醉药,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1970年人们发现在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存在内源性 GHB 以来,引起了药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化学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HB 很有可能是中枢神经中的又一抑制性递质或调质。GHB 在脑组织中有其独特的区域性分布、高泉和结合部位、摄入体系、合成方式和分解途径。

    1989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江苏省首次中等卫校生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徐州召开

    陈先鹏;

    <正> 江苏省首次中等卫校生化学术交流研讨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日——六日在徐州召开。全省37所中等卫生学校的48名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宣读有关教改探索、实验研究、考查考试、文献综述等论文30余篇。同时对国内外有关生化领城方面的新进展和教学动

    1989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制”通过鉴定

    许迥;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酶。作为药用酶,能治疗多种由氧自由基所引起的疾病。但其主要缺点是在体内的半衰期太短(只有六分钟)。为延寿此绻的半衰期,华东化工学院生化工程系在袁勤生同志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研制,用可深性大分子将SOD 加以修饰制得几种修饰 SOD。经动物试验,其半衰期最长可达42分钟,并证明无不良

    1989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塔夫素及其与脾脏的关系

    赵君庸;宋蔚青;杨建业;

    <正> 塔夫素(Tuftsin)是具吞噬刺激作用的四肽,由L-苏,L-赖、L-脯、L-精四个氨基酸按此顺序连接而成。曾因其含在亲白细胞的免疫球蛋白中而叫“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多肽片段”“白细胞素”(Leukin)。因其作用浓度可低至激素水平,又称“激素样四肽”。国内曾译为“塔夫素”“噬细胞增强激素”“吞噬促进肽”V.A.Najjar 等在美国波士顿 Tufts 大学工作中发现此四肽及其功能,故名 Tuftsin 以兹纪念。现国外杂志均称其为 Tuftsin,笔者以为译为“塔夫素”既与国外一致,又可避免混乱。塔夫素对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具有较强的吞噬刺激、促细胞运动、促免疫反应、杀菌及抗癌作用。在塔夫素从母体免疫球蛋白上裂解下来的过程中需要脾羧肽酶和白细胞膜上的白细胞激肽酶作用,故脾切除患者体内塔夫素水平不降,抗感染能力、免疫能力也可下降。现将有

    1989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一类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分子装配陪伴蛋白

    聂磊;

    <正> 近年来,人们研究某些蛋白质分子在合成后装配成活性分子。发现这个过程需要一类特殊的蛋白分子的协助才能正确地进行,若去除此类蛋白质则分子的装配将发生错误,或形成不溶性聚集物。Ellis 正式提出了“分子装配陪伴蛋白”(molecular chaperone)。这是一类具有确保其他多肽链的折迭,并参与寡聚体的正确装配功能的蛋白质,这类蛋白质不形成最终结构的一部分,也不携带任何特异装配的立体信息。众所周知,蛋白质的构象决定于其一级结构。但是,多肽链内或链间相互作用的区域,因疏水或带电表面的瞬间暴露有可能产生“不合适”(improper)的作用,从而形成不正确的结构。分子装配陪伴蛋白则能够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分子装配陪伴蛋白广泛地存在于病毒、动物、植物和人类。首先发现的陪伴蛋白是蟾蜍卵中的核浆素(nucleoplasmin),为一种酸性核蛋白。它为 DNA 和组蛋白装配成核小体所必需,通过拖蔽组蛋白之正电

    1989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简讯

    <正> 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地方大学发展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计划,经国家教委贷款办批准,山西大学特邀美国亚利桑纳(Arizona)大学生物工程中心主任、农学院教育主席约翰·劳(John H.Law)博士于1988年10月、3日至10月26日前来讲学,并通过讲学、指导实验室建设等对山西大学某些方面的工作提出咨询

    1989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种字老化与脂质过氧化作用

    王三根;

    <正> 种子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奇特阶段,植物藉此可以四处传播以及避开不利环境。甚至有古莲在泥土中埋藏千年以后才萌发生长的记录。尽僻种子存在某些独特的形态结构(如外被种皮)、生理现象(如休眠)及化学组分(如含水最低),细胞与个体的老化仍在或快或慢地发生。近年的许多研究发现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种子老化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有关细胞与机体衰老的学说不断提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衰老是按规定遗传程序进行的;一类认为衰老

    1989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0 ]
  • 第六次全国生物化学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

    平;

    <正> 第六次全国生物化学学术大会于1988年11月13日至17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生化学家和中青年生化工作者约五百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由林其谁理事长致开幕词,江苏省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潘恕到会祝贺并讲话。名誉理事长王应睐,南京大学生化系郑集教授以及江苏省生化学会理事长陈琼华也在会上讲了话。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贴报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五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他们是美国 Dartmouth医学院张大元教授的“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胆固醇新陈代谢”,杨福愉的“蛋白质跨膜运送研究进展”,祁国荣的

    1989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F.Miescher 和他的“核素”

    刘学礼;

    <正> 在历史的车轮滚入本世纪的前夕,生物学家研究细胞的聚焦点已开始从细胞质转向细胞核。人们把细胞核视为主管遗传的中心,认识到染色质是与遗传有的物质。“染色质”(Chromatin)这个词由 W.Fle-mming 在1879年首次提出,用它来指细胞核里一种易被染料着色的微粒状物质,当时生物学家为解决染色质化学性质的问题而绞尽脑汁。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十年前就有人作了回答,这人就是瑞士杰出的生理学家和生物化学家 F.Miescher。Miescher 1844年8月13日生于瑞士的巴赛尔,他的父亲是位开业医生,并担任过伯尔尼大学病理解剖学教授,米歇尔早年就随父学医。然而,对米歇尔科学生涯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叔叔 W.His。这位当时著名的解剖学家和组织学家认为,“组织发育的根本问题只有依靠化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他极力鼓励年

    1989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3 ]
  • 核糖体研究的兴衰

    刘德文;

    <正> 科学史上几经兴衰的事,屡见不鲜。核糖体的研究就是很好的一例。六十年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核糖体研究,在七十年代。曾一度被冷落。而1988年,美国耶鲁大学的 Moore 教授撰文“核糖体东山再起”。去年七月,美国《自然》杂志副总编 North 博士也以“回到RNA 世界”为题发表论文,这表明核糖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黄金”时代1969年,在美国冷泉港召开了以“蛋白质生物合成机理”为中心议题的讨论会。大会讨论了有关基因表达的转译水平。大会提交的论文有一半论述了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有力地证明了在六十年代后期,核糖体研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到1969年为止,已经证明:核糖体含有合成酶,它能以 mRNA 为模板,利用氨酰-tRNA 作底物合成蛋白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至今了解的最清楚的一种。它含有两个亚基,在蛋白质合成起始过程中担负不同的作用。当它们结合后,催化肽键形成,合成多

    1989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核酸快速分离与浓缩的一种新方法——镧系沉淀法

    凌俊;

    <正> 镧系金属离子对核酸具有选择沉降效应,这一性质七十年代初已被人们用于制备染色休时除去杂 DNA的干扰。Las~(3+)(La~(3+)用得最多,故下称La~(3+)沉淀)沉降核酸具有快速、定量、且不会破坏核酸分子中磷酸二酯键的特性。此外,很低浓度的 La~(3+)即可抑制核酸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得到完整的核酸。La~(3+)沉淀法的这些优点使得它成了一种有效地分离、浓缩核酸的新方法:La~(3+)通过与核酸分子的牢固结合,改变其表电荷分布而使之沉降,再以磷酸缓冲液溶解沉淀,La~(3+)则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镧而与核酸分开。La~(3+)沉淀法不仅可用于提纯游离的核酸,而且可用于核酸蛋白复合体的制备。La~(3+)沉淀法的具体做法如下。先将样品溶解在特定的缓冲液中,通常 DNA、RNA 溶于 TS 缓冲液(50mMTris-HCl,100mM NaCl,pH7.0),多核糖体

    1989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醋酸铵作为 Southern 分析中的中和液和转移液

    唐建清;陈诗书;

    <正> 在 Southern blot 方法中,DNA 经过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在将凝胶内已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的 DNA转移到硝酸纤维滤膜之前,需先经碱变性成为单链的 DNA,然后用高浓度 Tris-HCl 中和凝胶的碱性,再在高浓度盐(10-20×SSC)存在的条件下将单链 DNA 分子转移到硝酸纤维滤膜或尼龙膜。常用的中和缓冲液为0,5~1MTris-HCl,1.5M NaCl。转移用的缓冲液常为10-20×SSC。由于 Tris 和 SSC 的浓度很高,大最的 Tris 和 SSC 被用来中和凝胶和转移凝胶中的 DNA 分子。1987年,Gilbert Vassart 等人(Science 1987 235:683—684)推荐用1M 醋酸铵,0.03M 氢氧化钠代替 Tris-HCl 和 NaCl作为中和液,并代替 SSC 作为转移液,得到了同样满意的结果。

    1989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脱脂干奶粉在 DNA 和 RNA 分子杂交的应用

    唐建清;陈诗书;

    <正> Southern 和 Northern blot 是分析 DNA或 mRNA 结构的常用方法。转移后的 DNA 或RNA 滤膜先用变性鱼精 DNA,Denhardt’s,甲酰胺,SSC 等配成的溶液预杂交,然后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加入。~(32)P 标记的特异 DNA 探针杂交。使用众多大分子试剂如变性鱼精DNA,Derhardt’s等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滤膜对~(32)p 标记探针的非特异结合,从而减少放射自显影的本底。但这些试剂目前尚需进口,且用量可观。据我们实验室近二年来的统计,用于预杂交和杂交的溶液就有约10万毫升,需要用去大量的变性鱼精 DNA 和 Denhardt’s试剂,而且配制这些试剂比较费时。1984年 David A.Johnson(Gene Anal-ytical Technique,1984,1:3—8)介绍了使用脱脂干奶粉代替鱼精 DNA 和 Denhardt’s等作为预杂交和杂交试剂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具

    1989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生化函授园地

    <正> 生物化学函授学院的《生化函授园地》,从本期起与广人学员和读堵见面了。本园地将配合函授教学,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交流学习经验。找们殷切希望大家关心这块园地,和我们一起办好它,欢迎来稿来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院的教材《生化学精华》不得不推迟至今年二月左右出版。学院已分发部分油印教材供教学用,该书出版后即行寄给各位学员。本期园地刊登了《生化学精华》作者——联邦德国的彼得·卡尔森为中译本写的序言,《生化重要发现大事年表》以及《生化学精华》的介绍,供读者参考。

    1989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书刊介绍

    <正> 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自由基与酶”是其核心部分,目前国内很缺乏这方面的参考书,为此科学出版社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了《自由基与酶》、本书主编是中日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方允中和委员李文杰、书中系统介绍了基础理论及其在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应用,以及这门学科的最新进展。全书共分12章,包括自由基基本概念,电子顺磁共振及其在有关酶反应的自由基研究中的应用,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性质、测

    1989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IPEP 索引资料库

    <正> (1)Antitumor-promoting activity of flunari-zine——Rapid Communicatjon——flunarizine 的抗促癌作用(快报)Hoyoku Nishino(西野辅翼)and Yu Lijian(于立坚)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Shaanxi Provi-ncial Academy of Traditiorlal Chinese Medicine and

    1989年01期 3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第二届全国临床神经生化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

    王尧;

    <正> 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神经生化组主持的第二届全国临床神经生化学术会议,于1988年10月12~14日在苏州召开。出席会论者计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60名。并有日本庆应大学塚田裕三教授、埼玉医科大学植村庆一教授和新泻大学佐武明教授等三位来宾应邀参加了会议,他们在会上分别作了“高级神经功能的神经化学研究方法”、“周围神经髓鞘蛋白的神经化学研究”和“神经纤丝蛋白自核周型向轴索型的衍变及其与运动神经元疾患的关系”等三篇学术报告。

    1989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华东化工学院继续举办超氧化物歧化酶学习班

    <正> 为应广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工作者的要求举办的 SOD 活力测定学习班(主要学习极谱氧电极法及微量联苯三酚法),已于1988年内在华东化工学院生化工程系举办了二期,学员普遍反映较为满意,能在短期内掌握二种主要的 SOD 测定方法,对今后开展工作甚为有利。

    1989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下载本期数据